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考核制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1 08:56:56    

1、 实行中医医疗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2、 强化中医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3、 质量控小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4、 教育中医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掌握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5、 结合本科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中医药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6、 切实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7、 加强全科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科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8、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9、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
10、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有条件的医院要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
11、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是针对科室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2、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相关文章:

家里为什么会长蘑菇(墙壁上为什么会长蘑菇?)04-02

席梦思为什么叫席梦思(“席梦思”名称是怎么来的?)04-02

为什么买房不买顶楼(“穷买顶楼傻买一楼”,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04-01

家里没跳闸为什么没电了(客厅插座突然没电了怎么办?)04-01

日本为什么不睡床(为什么日本人全都喜欢睡地上,而不睡床上?)04-01

美国房价为什么便宜吗(美国房子便宜的原因原来在这?)04-01

避雷针为什么是尖的(避雷针的原理、作用)04-01

米兰花为什么不香(6种“吃醋花”,就是喜欢酸)03-31